日前,《潮州工夫茶冲泡技术规程》联盟标准专家评审会在潮州市质监局顺利召开。潮州市质监局蔡健武副局长、潮州市质监局标准化科李承瑜科长,潮州市著名文史专家、潮学家曾楚楠先生、潮州市文广新局陈育斌科长、潮州菜国家考评员方树光先生、潮州菜研究院院长蔡伟群,潮州市标准协会会长侯晓冬,《潮州工夫茶冲泡技术规程》主要起稿人叶汉钟老师等人出席了此次会议。 本次评审大会由潮州市质监局蔡健武副局长、潮州市质监局标准化科李承瑜科长主持。
据悉,去年七月,潮州市正式成立潮州市潮州菜标准联盟组织,发布了《潮州市潮州菜标准联盟章程》,确定了以方树光、郑著阳、吴梓青、陈俊生、黄武营、标准化科同志为成员的潮州菜联盟标准起草小组,承担潮州菜联盟标准起草工作。
《潮州工夫茶冲泡技术规程》由潮州市质监局牵头,以潮州市标准化协会、潮州市天羽工夫茶文化交流中心为主体,潮州工夫茶专家及质监局的同志参与其中。采用“政府+标准联盟+企业+专家”的推进机制开展工作。此次潮州菜联盟标准的确立引起潮州市政府、市政协的领导高度重视。在今年潮州市政协的会议,潮州市主要领导要求市质监组织调研,认真研究,开展好潮州工夫茶标准化的工作。本次评审大会,主要是专家、学者等对《潮州工夫茶冲泡技术规程》修改意见的讨论和完善。曾楚楠老师、吴梓青老师、叶汉钟老师等先后参与了讨论并在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。
李承瑜科长在会上强调,潮州工夫茶艺历史悠久。潮州工夫茶艺传承了唐宋茶文化遗风,有中国古代茶文化“活化石”之称。在饮食方面,工夫茶与潮州菜比肩齐名,但饭桌上的工夫茶,并未能完全体现潮州工夫茶艺的全貌。工夫茶因其用器精细,冲饮程式讲究,能够将乌龙茶酽香的特色,淋漓尽致地尽发出来,故在中国茶艺之林独树一帜。
此次《潮州工夫茶冲泡技术规程》通过评审会的形式,集众位专家评审的意见,在目前没有潮州工夫茶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的时候,制定联盟标准,打好潮州工夫茶茶艺标准的基石,今后可通过将联盟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、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途径,掌握潮州工夫茶茶艺标准的主导权,制高点,为潮州工夫茶文化,乃至潮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。潮州工夫茶冲泡技法以后也有标准可循了,这是潮州工夫茶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台阶。
“潮州工夫茶艺”标准化的技术规程正式出炉了!由潮州菜标准联盟制定的《潮州工夫茶艺冲泡技术规程》正式发布,为“潮州工夫茶艺”这一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标准支持。在潮州饮食文化中,工夫茶是潮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也成为潮人接待宾客一种民俗礼仪。2008年,潮州工夫茶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“潮州工夫茶艺”非遗传承人、该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汉钟介绍到,《潮州工夫茶艺冲泡技术规程》由潮州市质监局牵头,市标准协会、潮州工夫茶艺专家参与,从去年底开始起草,历经半年完成。工作的开展采用了“政府+标准联盟+企业+专家”方式推进,通过走访相关企业、院校等,了解潮州市工夫茶行业的现状。期间共收到修改意见41项,全部采纳24项,部分采纳意见6项,提交各个专家讨论意见3项,不采纳意见8项。
据介绍,目前发布的《潮州工夫茶艺冲泡技术规程》分为《潮州工夫茶艺》和《商务潮州工夫茶艺》两部分。其中,对茶壶把握手法、茶水比例、烹茶步骤、品饮方式等做出了相应的规范,对商务接待用潮州工夫茶艺也作了相应的规定。此外,工夫茶泡法也附录上,其中包括备器、生火、温壶、纳茶、点茶、请茶、闻香等21道程序。《潮州工夫茶艺技术规程》的制定发布,将为潮州茶艺界提供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和一致性的平台,使潮州工夫茶艺能规范、有序、健康地发展,也为“潮州工夫茶艺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附:
工夫茶泡法21道程序
1、备器(备具添置器)
2、生火(榄炭烹清泉)
3、净手(茶师洁玉指)
4、候火(扇风催炭白)
5、倾茶(佳茗倾素纸)
6、炙茶(凤凰重修炼)
7、温壶(孟臣淋身暖)
8、洗杯(热盏巧滚杯)
9、纳茶(朱壶纳乌龙)
10、高注(提铫速高注)
11、润茶(甘泉润茶至)
12、刮沫(移盖拂面沫)
13、冲注(高位注龙泉)
14、滚杯(烫盏杯轮转)
15、洒茶(关公巡城池)
16、点茶(韩信点兵准)
17、请茶(恭敬请香茗)
18、闻香(先闻寻其香)
19、啜味(再啜觅其味)
20、审韵(三嗅审其韵)
21、谢宾(复恭谢嘉宾)